2020-01-12 15:25:41 来源:早检测网 栏目:检测教程
关注青年里微信公众号,领取毕业免费福利
上周末,随着2020考研的结束,微博上出现一个热搜:大学毕业该考研还是就业。
此话题引发了1.1亿人次的阅读,1.3万人讨论。
继续考研深造,还是直接就业进入社会,成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的两难选择。
其实,在一部分人纠结如何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考研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是历史上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
考研人数,2017年是231万、2018年238万、2019年290万、2020年341万。
为什么考研人数连年增多?是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吗?
不是。
以今年的应届本科生为例,2015年他们高考时全国总考生为942万,而2014年的高考人数是939万,相差无几。
有人说,很多人考研叫“逃避式考研”,为了避开激烈的就业竞争而选择考研。
也有人说,他们是把考研作为就业“备胎”。
然而,来自不同口径的调查结果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年轻人渴望获得更高的学历。
可是,想要获得更高的学历,哪有那么容易。
考研有多难?考过的人来告诉你。
“考研不像高考,我们考研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不知道对手的水平,甚至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对手,不知道会碰到多强劲的。”
“考研就是一锤子买卖,分数再高,没达到目标院校的分数线就玩完,调剂也一般很难找到理想的学校。”
“那是一种孤注一掷的、绝望与希望并存的诚惶诚恐,只有考过研的人才懂。”
尽管如此,却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加入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去。
而年轻人对考研的重视,也再次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学历这东西,大家嘴上说不重要,心里却看得极其重要。
2
曾经有记者做了一个校园采访,记者问小学生,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
其中好多学生的回答是,做网红。
他们觉得,网红可以一夜暴富,随便开个直播就年入千万,甚至有学生感觉“读书没有用处”。
我们也曾看过这样的新闻:
北大学生毕业扫大街;
48岁名校留学硕士宅家啃老;
博士生毕业给初中辍学的同窗打工了......
于是,有人在网上开始大肆宣扬,读书有什么用,清华毕业还不是买不起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之前,网上有一段盘点名校学霸的视频,被很多人转发。
长安大学一毕业生,大学四年拿了3个国奖、8项专利,该拿的奖学金拿了个遍,总金额接近6万。
笔记本堪比教科书、拿奖拿到手抽筋、博士走上阅兵场、高考总分730、答辩现场神仙打架......
视频一发出,下面的评论成了大型真相现场。
当我们还在说“读书没什么用”的时候,其实已经被真正的读书人甩开一大截了。
他们不仅拥有着高学历,也拥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9月16号,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她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且属于“优秀学术骨干”。
这意味着,除了可以拿到丰厚的待遇,在科研上也会得到有力的支持,未来或能成为学科领军人才。
近年来,像李琳这样的“90后教授”、“90后博导”作为一个新型群体密集出现,频频刷爆朋友圈。
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或是优渥的社会资源,而是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读书,逐渐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学生成为了引领科技前沿的开拓者。
因为,社会的现实就是:对普通人而言,学历上差一点,人生就差一截。
出了学校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大的谎言。
3
2003年,有一个报道横空出世,震惊了全国亿万人民:
《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
报道中的这个人,叫陆步轩,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5年,他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是当年长安县的文科状元。
他当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规划中的美好蓝图被现实击个粉碎。期间,搞过装饰装潢,开过小卖部,但都一无所成。
后来,为了糊口,不得不和妻子做起了“门槛低、周转快”的猪肉生意。
几乎每一个90后,都是听着“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被鞭策着长大。
“读书不一定是有用的,你看看陆步轩,读了北大还不是去卖猪肉。”
时隔多年,他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但他不再是那个被群嘲的“北大屠夫”。
如今,他身价过亿。
与另一个北大师兄陈生一同创立的“壹号土猪”,年销售额18亿,品牌被估值超过40亿。
就在上个月,他给母校捐了9个亿。
香港十多年前拍摄的真人纪实片《穷富翁大作战》中,有一期记录的是大富豪田北辰体验清洁工的工作。
每天工作9小时,时薪25港币。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0港币,住在只有15平方米的“豪华笼屋”,月租1350港币。
早上6:15要赶到湾仔工作,00:10才有通宵巴士可以到香港岛,但车费高达13港币。
上午辛苦工作5小时后,终于可以吃午饭,却发现除去开支,身上只剩15港币。
连买碗普通热汤面都不够,只能到附近便利店买最便宜的三明治。
几乎所有的精英在体验之前,都持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他们认为自己即便是落入穷困,也可以通过能力、智慧改变命运。
就像很多年前,老洛克菲勒说过的豪言壮语:
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当他们真正一无所有时,才真切感受到资源匮乏的残酷性。
体验还不到两天,田北辰感叹:
体力上很累,第二天开始就有点得过且过,如果要做一个月或者半年,我未必有斗志。
这两天,我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我现在明白了他们大部分的想法,怎会计划下星期、明年、将来会怎样?最重要是解决下一餐。
知乎上有人问: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
有个网友回答说:
当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妹子的知识学历家教读书多少,就跟她的脸身材穿衣品味一样。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一件事就能试出深浅,而且没有整容术、没法PS、没人能帮时。
我就知道要读书。
这是我努力就能改变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
4
可能有人会说,读书和学历没有必然联系!
我想说,那些说这种话的人,不是真傻,就是真坏。
为什么世界500强只在名校开宣讲会,不去二流大学招聘?
为什么一线城市人才入户,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学历是一块进入好环境、接触好资源、读更多好书的敲门砖。如果你连入场资格都没有,更遑论接下来的种种。
那些说学历不重要的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心里却比谁都想拥有。
学历跟钱一样,等你有了,才有资格说不重要。
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它代表你比同龄人付出过更多的努力。
一个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下的人,你又怎会相信ta能咽下生活的艰辛?
再放大一点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由一个个的圈子组成的,圈子之间有着森严的门槛。
张雪峰老师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就带他去四个地方:
第一是汽车客运站,第二是火车站,第三是高铁站,第四是飞机场。
这四个地方,代表着不同的圈子层次,透露着这个社会最残酷的现实。
坐A380的人,心血来潮,也可以去坐坐中巴,可是大多数坐中巴的人,恐怕很难有机会坐上A380。
在不同的圈层之间,只有非常狭窄的缝隙可以流动,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手段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圈子的跨越。
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就是其中最好的手段,一纸学历就是实现跨越的通行证。
读了书,不一定混得有多好。但是不读书,要跨越的圈层障碍就越大,要付出的代价更惨重。
最后,我还想说,读书,不是万能的。
但也正如那句话说的: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承受千倍万倍的苦。
它是你仅有的人生入场券,它可以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别轻易放手。
关注青年里公众号,领取毕业免费福利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