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全面推进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视频会发言摘要

2020
03/10
16:08:40
早检测网

2020-03-10 16:08:40   来源:教育部   栏目:学术资讯

北京是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高校科技力量最集中、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加强学风建设,防治学术腐败的任务也是最重的。近几年,在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上,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利民

  北京是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高校科技力量最集中、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加强学风建设,防治学术腐败的任务也是最重的。近几年,在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上,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一、加强引导,重视宣传教育,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氛围。我们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各高校还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北京市教委在2007年下发了《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之后又进行了修订。在管理办法中,从项目立项申请到具体实施、从经费的执行到项目的验收都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在项目立项申请中,要求申请人学风端正,信誉良好。如发现弄虚作假,则3年内不再受理其项目申请。在项目的执行中,因人为因素致使项目难以实施或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立项并追缴资助经费,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其项目申请。

  三、创新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近期北京市教委拟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等建设的指导和咨询机构。北京市教委已拟定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制定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正在各高校征求意见,修订后将正式实施。同时,我们要求各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零容忍”,在人事录用、晋职提级、考核评优之前,都要认真调查候选人遵守学术道德的情况,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

弘扬北大的优良学风和传统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林建华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长久的历史积淀使北京大学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这是我们建设和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北京大学,大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在学术研究中,淡泊名利,潜心学问。不可否认,北大也存在很多不良现象,违背学术规范、职业操守和教学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既要大力弘扬北大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也要建章立制,建设保障良好学风的长效机制。

  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设置教师最高奖项“蔡元培奖”,表彰在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岗位上作出杰出贡献、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季羡林、侯仁之、徐光宪、韩济生等一批优秀教师获奖,在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

  学校于2006年制定了《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并修订了《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和《北京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工作目标、基本思路和实施办法。

  党委委托工会每年召开教书育人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人事部每年组织新上岗教师集中进行师德培训,请德高望众的老教授言传身教。

  建立对违规行为的高效处理机制。2007年,我校在学术委员会下专门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校学术道德方面的政策、规定和存在的问题,接受举报,开展独立调查和审议。学术道德委员会对违规事件的及时处理,发挥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加强学风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平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学校于1997年制订了《北京大学学生奖励条例》、《北京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审条例》,设立了“五四”奖章、创新奖等各种个人奖项和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学风班等集体奖项。

  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准则,坚决处理违反校规校纪、考风考纪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还开设了关于学术规范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术规范的基本内涵,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发挥学校和院系学术委员会作用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

  优良的学风和高尚的学术道德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前提。清华大学把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环节,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学校教代会通过了“敬业报国、育人爱岗,务实求真、进取自强,克己奉公、团结协畅,为人师表、仪态端庄”的32字清华师德。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以“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为主题的大规模学风教育活动。坚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的环节,开设了“科技论文的写作”、“科学精神与不规范行为”等选修课程,邀请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就学术道德举办讲座。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我校广大师生崇尚科学精神、保持良好学风、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二、完善制度、构建体系,引导规范学术活动。我校在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中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引路,同时抓好有关制度的建设,规范学术活动。我校出台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清华大学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在学术活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了外部同行专家评议,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等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并制定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审查和惩处等的程序和办法。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每一位新进校教师和研究生都要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这些措施为我校学术活动的规范提供了牢固的制度保障。

  三、严格监督、严肃查处,发挥学术委员会重要作用。在我校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建设中,学校和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校学术委员会设有学风组,负责从学术角度提出学风建设要求,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学校果断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去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校对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完善,使之更加适合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学校准备整合相关机构和人员,设立独立的“清华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

完善惩治学术违规行为工作机制

复旦大学副校长 陈晓漫

  如何防治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高校近年来面临的课题。复旦大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深刻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学风不正,不仅败坏学校的声誉,而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各领域的工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是无从谈起,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复旦大学历来重视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不仅写进了学校党代会报告,也列入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惩治学术违规行为的工作机制。我校于2005年出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从正反两方面对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学术违规行为的调查、取证、审定等工作环节,以及学术处分、行政处分、司法处理,同行通告、处分期限和期满处理等惩戒标准都作出清晰界定。

  我校于2005年4月成立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不同学科、有丰富治学经验的资深教授担任,是惩处本校学术违规行为的最高学术评判机构。5年来,在院系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学校正式受理学术举报案件20余起,大部分已形成明确的结论和处理意见,维护了我校良好的学术声誉。

  三、着眼主动建设,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正确的评价导向是学风建设的风向标。近年来,学校根据学术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学科的特点,建立起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逐步淡化量化标准,用“代表作制”对教师进行考核,使“质”得到肯定。二是抓研究生和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的教育。学校针对研究生和导师分别出台《守则》,强调导师必须切实履行职责,研究生如有学术违规,导师难辞其咎。我们还在新教工上岗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学风教育内容,在人事聘用合同中设立了遵守学术规范的条款。三是积极宣传师德师风的楷模。近年来,学校党委先后颁布了《复旦大学关于教书育人的决定》,召开“加强全员育人工作”全校教师大会,展开师德师风大讨论。每年,学校都组织全校学生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教师节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形成学术道德建设引导机制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邹晓东

  近年来,浙江大学承担科学研究的项目数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学校深刻认识到,必须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诚信教育,坚决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党委行政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贯穿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始终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

  一、加强思想教育,积极营造坚持科研诚信、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氛围。学校把学术道德纳入师生培训和理论学习体系,不断强化师生的诚信意识;为新进校的年轻教师配备师德高尚、资深年长的教授作为职业导师;定期开展“三育人”标兵、竺可桢优秀教师奖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二、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形成学术道德建设的引导机制。一是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业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推进同行评价、海外评审,实施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探索针对不同学科类别的岗位分类管理评估办法。二是严格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科研项目评审和人才引进评议等环节,明确评审机构设置及成员组成原则,评审时实施关系人回避制度。三是重视和加强学术带头人、科研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等人员的学术自律和监督,坚决防治“学阀”、“学霸”和学术裙带等不良现象。

  三、完善学术规范,及时有效地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教师学术道德问题查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接受关于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涉及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事件进行鉴定并提出处理建议。二是完善学术规范。先后制定颁发了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本科生学术道德问题调查规程》、《研究生学术规范》等,规范师生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三是加大查处力度。针对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坚持“及时响应、快速启动,缜密调查、严肃处理”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近3年来,共受理学术道德问题投诉20起,其中受行政处分6起、校内通报批评4起,另有3起经查实不涉及学术道德问题。

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南京大学具有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和校风。这种优良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是南京大学百余年发展历程的积淀,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不断推进的学风制度建设的保障。

  一、大力提倡学术自律,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南京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加强优良学术传统的总结、继承、弘扬。学校党委向全校师生员工提出师德学风方面的明确要求,并以各种培训的方式,如新教职工培训、新博导培训等;各种专题活动的方式,如学术道德与学风大讨论等;以及各种平台,如长江学者联谊会等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学风教育;同时,把师德学风建设情况纳入院系以及各类学术单位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早在1997年,南京大学就在国内高校率先开展学风建设的大讨论。1998年,南京大学教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发表8篇关于学风建设的文章,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学风建设大讨论。2001年,南京大学16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人民日报》发出了“以德治学”的倡议书,呼吁抵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空气,维护学术尊严。

  二、加强制度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009年9月,学校修订出台了《南京大学科学研究规范及学风建设管理办法》,对学术行为规范、管理机构、查处程序、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定由校学术委员会作为学风建设的唯一处理机构。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道德规范的执行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京大学还高度重视评价体系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引导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逐步推行代表作制度及教师分级评价制度,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鼓励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三、完善学风建设监察体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南京大学不断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监察惩处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监督作用,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借助社会力量,使广大师生不敢违背学术道德。

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自律

南昌大学校长 周文斌

  南昌大学坚持重制度夯实基础、抓落实标本兼治,不断强化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积极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努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重制度夯实基础,构建长远的体制机制。一是强化诚信制度建设。先后修订或制定出台了《南昌大学科技工作者科研行为道德规范》等制度,加大了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处罚力度。同时在教师职称评聘、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各级评审专家、成果评奖的推荐中实行学术道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了从数量评价到质量评价、从个人评价到团队评价、从年度评价到任期评价的学术评价模式。三是完善科研诚信建设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校外人才,建立青年教师赴校外进修深造机制,改善学缘结构,防止“近亲繁殖”。

  二、抓落实标本兼治,形成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合力。一是明确监管机构。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调查核实有关侵犯知识产权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等不端行为的举报事项。二是推进阳光评审。制定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建立科研工作的信用体系。建立项目申报公示制度,建立了专家评审实名制、评审后的多次公示制度。三是加强技术预防。引进论文查重软件,在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环节严格把关,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大惩防力度。建立学术信用等级库,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项目情况进行登记,对个人和团队开展学术信用等级评价。

  三、严教育营造氛围,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自律。一是强化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通过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提要求、明责任,着力提高科研管理者、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坚持对新进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水平。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加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唯实、求真、团结、协作”的科学道德风尚,营造尊重创造的科技环境。

大力加强学术管理和制度建设

西北大学校长 乔学光

  作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和“省部共建”高校,西北大学坚持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引导与惩戒相结合、规范与民主相结合”,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术道德,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办学传统。1902年,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大学堂创办时,就要求学生传承“尚实求真”的“关学”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提出了以“实事求是,严肃工作的新学风”为首义的治学育人的新“三风”。改革开放之后,学校又明确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作为学风。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又重新确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

  二是大力加强学术管理和制度建设。我们从积极引导、强化监督和科学评价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学校实行了培养青年教师导师制、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制等,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良好学风。制定出台了《西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西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等,对科研成果申报、教师职务评定、学位授予等事项实行自律承诺、同行评议和学位论文检测和盲审制度,坚持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同时,学校还结合综合大学多学科的特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分类评价体系。

  三是充分发挥名师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良好的学术风气,有赖于大师风范的引领和传承。大学不仅要有学术大师,更要注重弘扬和传承大师内在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质。在学风建设中,学校大力弘扬学术大师的治学精神,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引领示范,弘扬和传承优良学风,着力培养和造就了包括长江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在内的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

  四是着力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只有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胸怀“适于世用,以报国华”的信念,才能提升大学自身学术水平,也才能真正引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西北大学结合地域特点,在秦岭造山带研究、多种能源综合勘探开发、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重大课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这些成绩与学校着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密不可分。


本文【全面推进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视频会发言摘要】链接地址为: https://www.zaojiance.com/news/xszx/1207.html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